原标题:致家长朋友们的一封信——李镇西等专家呼吁提高教师和家长的心理健康素养
开学的欢语犹在耳畔 ,不觉间便已走过半期。在此,我们有一番心里话想对您诉说。一届又一届,一轮又一轮,我们目睹了不少家长因太过急切而适得其反的案例,老师们耳闻了很多孩子因成绩不佳而引发家庭冲突的叹息。成绩不该充当孩子成长道路的宣判书,更不该成为亲子关系恶化的“肇事者”。
不要让焦虑成为您和孩子间最主要的情感联系。每次学业水平检测都只有一个“第一名”,不要让“别人家的孩子”,做了自家娃娃的天敌。
其实,没有一个孩子希望自己不优秀,因为,人类本性中最深刻的渴求就是被赞美。不同个体的发展速度因人而异,各行各业的成功者并不都是少年得志。每一个生命都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成长的节奏。我们该看到的,不应该只是别人家的孩子 ,更应该是自家孩子的现在与过去相比 ,是否有所进步。
而且,这种进步,绝不只是体现在成绩上,孩子的每一点成长都值得您送上赞美。积极的效应能给孩子信念和力量;消极的效应也可以潜意识里影响孩子。
家长输出什么样的能量,孩子就会接受什么样的能量。父母的爱与支持是孩子安全感的最好来源。来自父母的、家庭的爱的力量对青春期的孩子而言,是无可替代的。
能够理解孩子在青春期对“独立”“尊严”和“控制感”的需求,能和孩子友好讨论,平和对话。给孩子表达自己的空间,让他们能放心说出自己的想法乃至对家长的期望。
小事父母能放手,大事双方有共识。不让孩子感觉自己在被强迫而在青春期假性独立,用叛逆掩盖自己的彷徨和对爱的需求,或是让愧疚感和自卑感主宰自己的内心世界。
当他们感觉到做某事是为自己,而不是被父母强迫着身不由己,感觉自己受到了尊重,也就不会为保护脆弱的自我而和父母激烈争吵。
在这个基础上再去分析一段时间以来的学习状态与成绩,相信孩子会更有力量面对困难和挑战。
我们需要的,是与孩子在磨合中清晰地确立奖赏与惩戒的标准。确立分明清晰且前后一致的标准。于是,当孩子做出到超越预期的事情时,知道会有你的表扬,当孩子犯了错误时,也知道这是自己行为的后果。
规则有了,只要不朝令夕改, 虽然是不成文法,但大家都遵守,奖励和惩罚,孩子其实都是可接受的。就像一句话说的:“要让孩子看到公平和公正两个词时,脑海里就会浮现出你的身影”。
学业水平检测,主要价值在于帮助老师和孩子诊断出教学和学习情况。对孩子而言,这是一次宝贵的发现问题的机会,一次诊断自己适应能力的机会。
都说适应是一辈子的事,初一、高一年级的同学通过学业水平检测看看自己适应新学校的学习生活了吗?初二、高二的同学要看看自己适应新阶段新的学习内容了吗?初三、高三的同学则是看看自己适应冲刺阶段的学习节奏了吗?
冷静且理性的家长不仅是孩子情感上最可依靠的支撑,也是他(她)行动上最具启发的榜样。
成绩不代表一切 ,发现的问题是潜在的增长点。请您不要因成绩未达到某个标准而上升到对孩子的全盘否定。我们要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人,不是考试的机器。我们都不要因为一次失利而迷失了前进的方向。
这样做其实是剥夺了孩子的现实事务解决能力。只两耳不闻窗外事地学习,孩子的现实感就会减弱,也就容易沉溺于虚拟世界中去寻找和体验真实感, 比如手机,比如在线游戏……
所以,建议您避免在与孩子相处的宝贵时间里,交流的所有话题都是学习学习再学习。书本以外的世界那么大,孩子需要去经历,去看看,去体验。况且,打扫下房间,洗两次碗,让大脑中枢处理学习之外的别的部分轮个班表现下,实际上也是很好的放松方式。
最后,我们想对您说,老师们和家长朋友们一直是“盟友” ,我们的目标完全一致,我们都希望更好地助力孩子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不管孩子成绩是好还是考“ pie ” ,我们都期待您保持从容平和的心态。我们也建议您认真参加半期家长会,同各科老师们一起商量进一步指导、帮助孩子的方法和途径。
有句话说 ,所有的爱都是为了在一起,但父母对孩子的爱却是为了分离。中学只是孩子人生中的一个阶段,让我们大家一起慢些走,帮助孩子在中学的这几年一步步准备好。在过程中尊重孩子的选择,尊重这个独一无二的生命。于是,某天,脱离开父母的羽翼后的他们能成为精神独立、人格健全、情感丰富的人,有充沛心理力量和同理心的人,能自己笑对风雨、阳光前行的人。
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新教育研究院院长李镇西最近完成了一份有关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影响青少年焦虑的各种各样的因素中,54.66%的受访的人选择了“升学压力”,占比最高,其次为“父母期望”,这是43.55%受访者的选择。
在前不久举办的首届青少年心理安全论坛上,李镇西公布了这一调查的最终结果。这份调查由他本人于线个省区市。在他看来,学业压力和家庭环境是青少年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主因。
一段时间以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备受瞩目。在这次论坛上,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围绕这一主题分享了研究成果和实践探索经验。
“非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状态成为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北京四中原校长、北京金融街润泽学校校长刘长铭说。
他在论坛中指出,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主要在于家庭和学校。从家庭方面来说,父母感情破裂、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家教方法不当、家长强势、家庭生活氛围异常、过度关注考分等都可能会引起孩子心理出现问题;从学校角度来看,被忽视或被霸凌、师生同学关系紧张、学习受挫压力过大、学习内容枯燥形式单一 、缺少“社会性学习活动” 等,也是造成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原因。
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新影长期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做跟踪研究。她在论坛上分享了3个研究发现:一是如果家长对孩子不好,孩子就容易成为受气包或刺头,这样的孩子在学校很容易被其他孩子霸凌,进而可能会产生各种情绪问题。二是父母的过高期待有几率会使孩子的焦虑和抑郁,因而父母应该尽可能让孩子在一个比较放松的状态下去学习和生活。三是打骂孩子,以及对孩子来控制或经常批评贬损,会影响孩子的大脑发育,因此导致孩子心理问题的产生。
那么,怎么样才能解决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李新影建议,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需要学校、家庭、社区、医疗机构以及媒体形成有机联动,同时要提高教师和家长群体的心理健康素养。
李镇西所作的调查表明,青少年在出现焦虑或者抑郁状态时“与教师交流”和“向心理专业技术人员咨询”的人数较少。
据他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普通教师对于处理青少年焦虑或抑郁等心理问题缺少经验,一般学校有专职心理教师的并不多,不少学生羞于与教师交流。另外,青少年往往在心理问题严重时才会向心理专业技术人员寻求帮助,同时需要承受一定的心理包袱和咨询费用,这也是他们选择该方式较少的重要原因。
云南昆明丑小鸭中学校长詹大年在论坛中提到,昆明丑小鸭中学陪伴了很多所谓“问题孩子”的成长,并对青少年抑郁症问题作了有效的探索,让数百名抑郁症孩子回到了正常的学习生活状态。
“‘问题孩子’是遇上问题不能解决的孩子,‘问题孩子’可能是生命力最旺盛的孩子,不能把‘问题孩子’边缘化。”詹大年说。
2023年4月,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7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标志着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上升为国家战略。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教育部首任新闻发言人王旭明谈到,要把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落实和做细,最为关键的就是“对症下药”,不能“大人得病,孩子吃药;社会得病,个体吃药”。
在他看来,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科教育和各种活动课中,所有的教师应该具有积极良好心理健康状态和一定的心理知识。
王旭明认为,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做实做细要抓重要的条件、关键环节、关键时期。关键时期包括小升初、初升高、少年儿童期;重要的条件包括考试学业、升学求职、父母离异、家庭变故、情感人际、初恋等;关键环节则包括预警、健康教育、咨询、干预处置等。
“心理健康的维护和心理疾病的治疗不能只靠医学。而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也不要用健康或不健康做简单的判断——这只是在研究时使用的词语,对学生要特别保护。”王旭明说。
中国教育报:“新教育实验”给教师带来了什么?——给教师有迹可循的成长路径,让教师的成长清晰可见!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最新指南|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新教育分会:关于发展团体会员、个人会员的通知
分享美好,致敬原创!【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约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陈东强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无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陈东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智者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同道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
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继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