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有关浙江大学等多所高校期末寄成绩单给家长的话题在网上引发许多重视和评论。有网友说:“万万没想到,读大学了还跟小学生相同忧虑爸妈看到成绩单。”而关于寄成绩单一事,网上定见也并不一致,有人对立,以为大学生现已成年了;也有人支撑,以为家长有义务重视学生的学习。
不管如何支撑或对立,都不能否定一点——此现状是失常的,也是新近产生的,不然它也不可能会成为新闻。有人指出这样的做法十几年前就有,好像想阐明“古已有之”,但成规划、批量地呈现,的确是最近的事。
尤其是一看寄成绩单的校园名单,浙江大学、东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这些说是我国最出色的大学也不为过了。履历十几年读书、通过层层挑选,一批优异的学生,在进入大学后仍然被视作是需求家长敦促学习的,这是很有意思的现象,他们好像还在“幼年”。
从生理年纪来说,大学生现已成人,他们超越了18岁。但社会年纪明显比生理年纪更杂乱一些,这要考虑到他们所在的社会情境,他们的日子履历。而从现状看,他们还没做好成年的预备,也便是具有彻底行为能力、自己为自己担任的预备。
这并不怪大学生,也并非要批评不放手的家长,只需咱们代入当今大学生的情境,就能了解许多事。现在的大学生,许多在入学的一刻都要开端预备考研了,再之后,许多人的志趣是考公考编考教师。漫绵长路,满是“考”——这其实便是中学的延长线,一切的日子逻辑都是“尽力学习”的重复。
而已然是学习,那么大学生及其家庭最习气的姿势,便是全家发动。并且这也不会超越家长的了解经历:家长能够看懂成绩单,也仍然能够给孩子提出学习要求。假如大学生的履历更为杂乱、多元,比方在实习单位遇到了新鲜事,新近参加了什么活动,超出家长了解规模的,家长即使想干涉也不太简单了。
所以高校给家长寄成绩单,这不仅仅大学生长没长大的问题,而是大学日子及未来等待可能在变得单调、均质,客观上让“幼年”延长了。大学的许多方面都没有超出他们未成年年代的经历,他们并不是特别需求长大。
当然形成此现状的原因有许多,但社会最起码应当摆正一个情绪——大学给家长寄成绩单,这不正常。已然叫大学,人们当然期望最起码学生也能是一个大人。他们有更丰厚的挑选,要自己去寻觅生长的途径,持续进修也好,去社会打拼也罢,他们应该真实地脱节“幼年”,去找到一个质地愈加饱满、身份愈加多元的自己。
要做到这一点,也需求一同尽力。最近不少高校呼吁大学生不要只盯着考研考公,尽管这样的方式有些僵硬,但不管高校仍是社会,的确需求为大学生做更多的尽力,比方供给更多的测验时机,社会项目、实习经历、产学协作等等,让大学生有更多元的挑选。当他们的大学日子、人生规划不再只要“考”时,家长也就不用再去盯着成绩单了。